新聞媒體
全球農產品需求旺盛,數字農業大有可為
發布時間:
2021-11-12
對于世界上任何國家,地球上人類個體,“民以食為天”乃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飲食男女”、“吃飽喝足”是人的最基本欲求,可謂“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出人的基本需求,其中潛藏著巨大而旺盛的市場。在全球疫情重災的城市甚至國家,不少生產企業停工停產,甚至一些休閑娛樂活動也被叫停,但維系生命基本需求的飲食卻不能停歇。
中國是世界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6.4%;其中進口額1081億美元,同比增長33.9%,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第五大出口國。在農產品貿易中,大豆是中國對外進口數額占比突出的農產品之一。
11月6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儲糧集團公司舉行進口大豆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與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集團、ECTP公司、先正達植保(瑞士)等供應商簽約,采購來自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地的進口大豆共計840萬噸,采購總金額比去年增長20%左右。
去年以來,全球大宗農產品國際市場價格隨之大幅上漲,大豆、小麥、棉花漲幅超過50%,玉米、棕櫚油漲幅超過100%。今年9月份,FAO食品價格指數漲至130點,為近10年來最高水平。已有35個國家和地區出臺近60項貿易限制措施,涉及谷物、大豆、食糖等產品,其目的主要是向本國農產品貿易企業戴上“緊箍咒”,以確保本國食品安全。在農業領域深耕不已、頗有建樹的跨國企業價值凸顯,也斬獲了豐厚的回報。
在第一、二、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嘉吉共計簽署超過8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涉及糧食、農產品、牛肉、飼料原料、棉花等商品。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除傳統糧油產品之外,嘉吉還有新型的植物蛋白、功能零食、寵物食品、代糖產品等諸多新產品是首發。
全球農產品呈現剛性需求,展示出農業開發無限前景,數字農業大有可為。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是全球各國新產品的交易平臺,又是新信息、新技術的發布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裝備也閃亮登場,提供了現代農業的解決方案。如愛普生展位推出“一站式農業自動化解決方案”,現場演示了六軸機器人搭載視覺系統,可實現對植物幼苗種植的全流程管理,助力農業數字化和現代化。
富邦股份:
互聯網平臺+智能設備
富邦股份智能配肥機
富邦股份的數字農業技術和增值肥料等獨特產品已經廣泛運用于祖國大江南北,天山腳下,東北沃土,海南果園,無不顯露著富邦股份黑科技的靚麗身影。例如,富邦股份引進國際頂級的測土裝備打造國內領先的土壤數據庫,自主研發智能終端配肥機,可利用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設備,打通“線上下單、云端配肥、線下生產、全程服務”的新模式,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流程的透明化、標準化、智能化、數據化,可為農民定制適合作物生長規律的配方肥料,最大限度提高肥料的針對性和利用率。
伴隨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大批農民進城,農村土地閑置嚴重,而糧食剛性需求不減,農業種植業勢必要走養殖業已經走出的集團化、規模化道路,其間也孕育著極大商機,潛藏著巨大的金礦。正是看到這座金礦,“雙減”之后的新東方宣布,要由昔日的教育平臺轉型為農業平臺。
幾年前,富邦股份在化肥減量化的大趨勢下,開始謀求向數字農業轉型,目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在解決全球溫飽問題,確保食品安全無憂,在中國農業種植業向規模化、集團化轉型的過程中,富邦股份數字農業技術將大有可為,也應有所作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