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媒體


    農業數字技術加速落地,走進富邦應用場景看“前景”

    發布時間:

    2021-08-27


      傳統農業遇到數字技術正在發生顛覆式裂變。

      數字賦能正讓“鎬鋤鐮犁”、“看天吃飯”成為歷史,讓“體力活”成為“技術活”。

      如今,富邦“數字大田”、“數字果園”和“數字大棚”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數字技術”正賦能農業提質增效。

     

    # 01 數字大田 #

      眼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紛紛涌入農業領域,飛播無人機、作物氣味傳感器、水肥一體滴灌系統、作物估產、水稻信息獲取低空遙感平臺、智慧氣象、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等系列科技因素深深浸潤農業領域,“下沉”到田間地頭,正在加快農業數字化進程。

      在富邦精心打造的數字大田里,安裝了智能物聯網傳感器和高精度監控設備,一方面可以將收集到的氣象、土壤、水分等數據繪制成可視化的圖標,讓農民能夠了解農田的一些基本狀態;另外一方面,還可以將這些數據提交給AI模型進行訓練,讓它們通過深度學習,挖掘水稻生長過程的規律來幫農民進行智能決策,比如說農作物需要澆水殺蟲了,系統會自動進行提醒。

      通過安裝在農田里的攝像頭,農業生產者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有網絡,就能通過監控看到基地內田地間的實時畫面,并根據畫面中作物的顏色、長相、土壤濕度等判斷作物生長狀況及其環境,再設計程序指導農機進行灌溉、施肥、收獲等。

      田間春管,農民在手機上“下單”,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除草、打藥等田間管理;干旱澆水,農民打開手機APP輕輕一點,田里的莊稼就會得到精準灌溉;摁下按鈕,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一天輕輕松松完成500畝的農藥噴灑;農戶只需打開APP輕輕一點,智能終端系統就會自動分析生態氣象監測數據,并且根據作物生長規律、土壤墑情等因素實現自動灌溉施肥。

      目前富邦股份已用自身獨有的土壤檢測技術建成巴彥淖爾1100萬畝、應城100萬畝土壤數據庫,為種植規劃、土壤改良和測土配方施肥提供數據支撐;投資并引進的以色列Saturas莖水勢傳感器在云南、廣西、山東投入應用,在漢江流域的陜西、河南、湖北三省也有試驗;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小型化數字配肥機,目前已落戶湖北、陜西、河南、湖南、山西、內蒙古等省份。同時還與摩洛哥OCP集團合作,已經在非洲布局了60余臺數字化智能配肥機,助力非洲的農業升級。

     

    # 02 數字果園 #

      當前,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深入到田間地頭,現代智能技術被逐漸推廣運用到農業產業上,引發了數字果園等一系列農業數字化轉型,深刻改變著我們腳下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當“互聯網+”浪潮席卷大地,農業生產也開始“玩”出新花樣,逐漸向“指尖上的農業”轉型升級……

      富邦數字果園以物聯網技術、自動化技術與數字農業相結合,建立基本數據決策和植物種植模型的大數據決策灌溉系統,將常規的憑經驗施肥、灌溉改為根據土壤墑情、氣象環境、作物生長數據進行精準化、智慧化的施肥、灌溉方式,打造全國“數字果園”高標準示范工程,實現省時省力省錢,減肥增效提產的農業生產新模式。

      在富邦與陜西精心打造的數字果園里,果子長勢如何、哪天施肥、用量多少、在哪些區域、由誰實施等,整個生產過程,都由大數據來監管。只需坐在電腦前,就能看到蘋果的開花情況,同時還可以輕松搞定澆水、施肥、病蟲害監測……通過大數據平臺,一個人可以監測管理上千畝地,很好地解決了人工缺乏的問題。

      以前的農業是粗放型,靠人巡田,靠經驗生產。富邦股份引進國外先進設備,例如可以給土壤做CT的小二測土車,當車輪駛過,車載電腦上會即時生成高分辨的數據土壤地圖;還有莖水勢傳感器落地果園,實現精準灌溉……

      基于精確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富邦股份搭建起數字果園等物聯網系統,可節省50%左右的人力,提升農產品品質,實現增產增收。

     

    # 03 數字大棚 #

      富邦數字大棚系統集成了移動數據業務和溫濕度傳感模塊,采用物聯網有源射頻識別技術,通過信息終端設備將溫室大棚環境數據及時發送到手機或互聯網平臺,再通過遠程電路控制,實現設施農業生產的精準監測和環境調控,及時進行卷簾調光、卷膜通風、二氧化碳補充和滴灌施肥等作業。

      富邦數字農業產業園技術工程師劉泉博士介紹,溫室內遍布著的近200個相關傳感器會將溫室內的實時情況“告訴大腦”,智能溫室控制系統就能自動控制幕布啟閉、噴霧系統開關等,從而調節大棚內的溫、光、水、氣、肥等,保證農作物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

      技術不僅帶來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由于大棚內主要工作由智能棚室測控系統自動控制完成,無需大量的人力灌溉、施肥、開關風口,一個大棚一季可以節省人力7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西紅柿的生長環境改善后,產量增加了,病蟲害少了,品質也提升了。

      數字大棚可以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收集各種數據: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和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等等。管理員可以依靠這些數據對空調和照明設施進行調節,以保持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提高能效。同時也能通過監測溫度的異常變化,判斷是否存在密閉不良的狀況。

      除了環境參數之外,數字大棚還能通過數據監測為灌溉和施肥提供策略建議,以實現產量最大化。例如,系統通過莖水勢傳感器探知作物是否缺水;通過對土壤營養成分的測量表明作物是否缺肥、缺什么肥、缺多少;作物估產技術還能提前準確測出作物產量、等級等。基于這些數據,管理員可以判斷是否需要灌溉或施肥,甚至可以通過系統自動執行灌溉操作,以解決實時作物需求,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干預。

      同時,數字大棚不僅支持視頻監控功能,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視頻了解現場狀況,還能通過物聯網傳感器監測大棚狀態和周圍的可疑活動,與自動報警系統相連,當出現安全問題時,它們會立即通知種植者。

      “按以往傳統農業的勞作方式,開關一個大棚的棚頂薄膜就需要四五個人,現在只需打開手機里的數字大棚app或數字大棚小程序一點開關,就可以輕松搞定。”富邦技術工程師介紹說,在數字大棚里,以物聯網技術實現大棚設施的智能控制,不用到現場就可遠程進行自動通風、自動調節光照強度、自動灌溉,自動補光等,比人工操作方便、快速、精準,在節水,省電,省人工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目前,集聚5G、傳感器、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無人采摘機、農作物遙感估產等世界領先數字技術于一身的富邦數字產業園一期數字大棚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8月初,投資5000萬元設立子公司湖北番茄公社數字農場有限公司,深化現代農業大棚、育種篩選技術、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切入在高端水果、蔬菜和中草藥等品種的繁種、育種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完善數字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和公司在數字農業產業上的布局。

    性爱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