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媒體


    “一體化”為現代農業加力

    發布時間:

    2021-05-28


      耕地,是人類社會長久以來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耕地保護是關乎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戰略問題。合理利用耕地、實行耕地保護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我們對耕地土壤的利用與保護正朝著信息化的方向轉變。

      五月,孟夏已至。艷陽高照,麥浪翻滾,機車轟鳴,大江南北的田間地頭一片忙碌景象。正準備為作物補充水分和營養的農戶劉富貴,隨手打開滴灌設施的閥門,4公頃農田開始汲取“肥水”,“你看!這苗出得多好,水肥一體化既省水又節肥,增產增收指日可待。”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數字農業、現代科技在春耕備耕中大顯身手,成為今年春季農業生產的主旋律。疫情防控下的一幕幕生動“智慧春耕”場景,向人們展示了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的美好圖景。

      水肥一體化讓土地“減肥”增效

      中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和30%的肥料生產出占世界26%的農產品,供養占世界20%的人口。然而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大水漫灌”等粗放的傳統灌溉模式。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特別是結合節水農業的發展,既要高效利用化肥,又要節約珍貴的水資源,減少水肥資源的浪費,減少環境污染,并最終實現增產增效?

      水肥一體化技術,被譽為現代農業的“一號技術”。它創新地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實現了在灌溉的同時給作物進行施肥。它首先借助壓力系統將可溶性肥料結合土壤環境養分含量、作物的需肥規律、作物不同生長期的肥料所需等因素,配對成適宜的肥液。然后利用可控系統使水肥相融后通過管道和滴頭滴灌浸潤作物根系,均勻、定時、定量施用,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松和適宜的含水量。

      與傳統的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體化技術可實現每畝節水150方,水分有效率提高20%—50%,節肥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

      “應用水肥一體化,既能實現水、肥資源同步高效利用,又能達到既節水又增產的雙重目標,大幅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水肥一體化技術將灌溉和施肥融為一體,把“澆地”變為“澆苗”,讓玉米喝上了“營養液”的同時,實現了水、電資源的節約,為土地“減肥”,也讓農民“減負”。“以前我們每畝地用的70斤肥料,現在用50斤就夠了,成本要降低很多。”種糧大戶馬永剛算了一筆賬,今年他種植的60畝玉米光成本就可節約近3000元。

      SoilOptix傳感器通過被動接收來自土壤的自然伽馬射線,可以準確、快速地獲取土壤的多項理化數據,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算法,形成高精度的土壤數字地圖。這些數據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和中微量土壤元素數據、土壤改良數據和土壤修復所需檢測的重金屬數據。以色列Saturas公司的微型莖水勢(SWP)傳感器技術可以增加水果的產量和提高水果的品質,使果樹達到產量最大化和年產穩定化;通過增產增質為果農增加5%- 30%的產量和收入(依國家和地區而定)、并節約10%- 40%灌溉用水,同時避免過度灌溉,降低水費,還可降低地下水污染。

      在這些現代化農田中,通過在土地植入5G智能土壤傳感器和氣象監測儀等設備,實施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病蟲害防治預警與治理、氣象數據采集、土地墑情監測、專家在線服務等應用;依托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將現代化農業設施聯系起來,提供數據監測、指標分析、指令下達、田間管理等一系列服務,以往“靠經驗”種地變成“靠數據”種田。

      數字化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也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專家介紹,新技術的應用減少了人力和資源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可節約人工成本50%,灌溉節水率達50%以上,每畝畝均效益比傳統種植提升30%。

      藥肥一體化“引爆”農資市場

      在農藥和肥料產品同質化嚴重、農村勞動力成本增加、病蟲草害抗性增強、設施作物重茬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下,將農藥、化肥“合二為一”,“藥肥一體化”的高效藥肥組合體的優勢就顯而易見。

      “藥肥一體化”功能上具有平衡施肥、營養全面、廣譜高效、前控后促、抗逆性增強、肥藥結合、互促增效的作用;操作上具有省時省工、安全簡便、增產增收及儲運方便、低碳節能等好處;種植經濟性上,藥肥的功能性可以為使用者節省大量的費用投入。

      根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調查,藥肥市場的銷售額約為35億元人民幣。農作物種植面積19億畝,可應用藥肥的潛在面積8.8億畝,藥肥的潛在市場額超過700億元人民幣。《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化肥施用量為5400萬噸,糧食總產量為66384萬噸;1978年我國化肥施用量為884萬噸,糧食總產量為30477萬噸。

      近幾年來,我國農藥或化肥業內部合作、兼并、重組在不斷提速。如農藥行業已有聯合研發、與上游企業合作、制劑企業和原藥企業合作等多種模式。而農藥企業與肥料企業、種子企業等的跨界合作、合縱發展剛剛興起,正逢其時。

      在化肥減量化的新形勢下,富邦股份已經認識到“化肥助劑必須轉型升級”這一趨勢,并開始了植物性產品替代、物理功能性助劑向化學+物理功能性助劑轉變的產品升級和機理研究。比如說把生物刺激素、中微量元素加入到包裹油、防結塊劑中,可以在實現改善肥料造粒、防止結塊的前提下,實現營養元素的添加,且添加方式更加靈活簡捷,便于實現。

      目前,富邦股份開發出多種新型的肥料助劑產品,可以在改善肥料造粒、防止結塊的前提下,同時實現中微量營養元素等的添加,且添加方式靈活簡捷,更加柔性,易于實現。與此同時,富邦也在開發針對摻混肥料的營養增強型助劑、保護性助劑,針對液體肥(懸浮肥)的懸浮和穩定性助劑、腐蝕抑制劑等,針對葉面肥的潤濕及滲透型助劑等,為“水肥一體”、“藥肥一體”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專家表示,隨著中國土地集約化、農業規模化和農村空心化的不斷深入,使得農業生產迫切需要輕簡化的施藥技術。航空施藥、隨水施藥、水面施藥、根區施藥都是輕簡化的施藥方式。而藥肥以其省工,簡便,精準的特色,滿足了農藥輕簡化施用的要求,近年來獲得了迅猛的發展。藥肥能夠簡化農業生產工序,實現農藥肥料的互作增效,與上述施藥方式相比,藥肥可以作為輕簡化施藥的補充,其既可以作為基肥撒施,又可以作為追肥穴施、溝施,而且不受地形、水源、施藥器械等的影響。

    性爱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