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
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項目《砂性肥料造粒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技術成果被評價為國際領先水平
發布時間:
2021-04-27
4月26日,由中國農學會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中國農科院首席科學家趙秉強等七位專家在湖北省應城市富邦股份研發中心召開了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項目(2016YFD0200401)“砂性肥料造粒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技術成果評價會。
專家組成員現場考察了該項目工業化生產裝置,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和技術匯報,并對《砂性肥料造粒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成果評審材料進行了認真的評審。專家組認為,砂性肥料造粒是世界性難題,是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項目以鈣鎂磷肥熔融砂性肥料等為主要原料,在造粒與溶散助劑新材料創制、砂性肥料造粒關鍵工藝技術及產業化平臺等方面實現全產業鏈系統性創新,建成年產20萬噸砂性肥料產業化大型裝置,引領行業科技進步,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技術成果由鄭州大學、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諾唯凱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等四家單位共同完成。
鄉村振興,科技賦能。
習總書記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時講話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要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土壤是農業的基礎,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近年來,國家對土壤及糧食安全高度關注,大力推進土壤普查及土壤治理,持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會議評審專家中國農科院首席科學家趙秉強表示,此成果創制無機粘結劑和生物質源有機溶散劑系列新材料,探明了造粒與溶散相結合的協同機制;突破了砂性肥料造粒顆粒強度與溶散性相協調的關鍵技術難題,創建了砂性材料圓顆粒中微量元素肥及土壤調理劑生產工藝技術,形成砂性材料造粒工藝技術包,為我國肥料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大技術和產品支撐。
項目負責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侯翠紅教授表示,該項目自主研發了適用于砂性材料規模化生產的專用連續化成套造粒裝備,建成國際上首條年產20萬噸砂性肥料轉鼓造粒工業化生產裝置,裝置運行及產品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要求。創制了圓顆粒鈣鎂磷肥和土壤調理劑、圓顆粒鉀肥等系列新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產品應用于農業生產,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提質、改土等效果。
承擔該項目技術成果轉化及工業化生產的富邦股份董事長王仁宗表示,鄭州大學和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經過多年的探索,通過科技攻關,突破了砂性肥料造粒的技術瓶頸;在工藝、設備、原材料、配方、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并建設了全球首套砂性肥料造粒工業產業化裝置。該項目技術成果轉化的產品,不僅可以作為肥料,還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在我國農業多年來追求高產的前提下,土壤酸化嚴重,中微量元素營養成分嚴重缺失,而使用本項目產品,可有效改善土壤營養成分和土壤團粒結構,對建設高標準農田、降低農業投入、提高糧食質量和產量、增加農民收入都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鄉村振興的五個重要任務中其中就有生活富裕、提高農民收入;因此,本項目對土壤安全、糧食供應安全的保障、對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