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媒體


    2000億元,數字農業快步走向希望的田野

    發布時間:

    2020-08-14


      作物氣味傳感器、浮空器、水稻信息獲取低空遙感平臺、智慧氣象、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沒有哪一項技術能像信息科技那樣深刻廣泛地影響人類認知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動產業創新的能力。今天,這一科技力量已經深深浸潤到農業領域,并形成了數字農業這一新興業態。

     

    1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提到: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2018年農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為7.3%,較2017年提升0.72個百分點,農業數字化水平逐年提高,發展潛力較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數字農業潛在市場規模有望增至2000億元。

     

      短板待補

      我國農業總產值雖常年居于世界首位,但由于長期存在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分散經營以及高度分散的種養殖現狀,導致農業技術水平低,無論是在機械化水平還是在生化技術水平,均落后于發達國家。同時,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價值鏈短,附加值低,導致農業盈利薄弱,人均農業增加值遠低于發達國家。

     

    1

     

      伴隨土地確權的完成以及土地流轉的進行,使得農業生產將逐漸向集中化、適度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農業生產方式必須從粗放型、經驗型向數字化、科學化轉變,實現從“靠天吃飯”到“知天吃飯”顯然非常必要。

     

      躍居前臺

      我國數字農業起步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落后, 但最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在傳感器監測、無線傳輸、遠程監控以及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已經逐漸的運用到智慧農業建設中,實現了農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管理水平、提升了生產效率。

     

    1

     

      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土地流轉加速、農民工返鄉、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崛起以及新興技術不斷進步和應用成本下降,下一個十年,數字農業將會成為中國農業的競爭優勢。

      如何更好地發展數字農業,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課題組也給出了建設國家和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條塊結合推進農業大數據建設、加快數字農業技術創新和轉化、培育壯大農業數字經濟、推進“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的路徑與措施。

     

      政策加力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數字鄉村的概念,2019年,國家提出的數字鄉村戰略。今年中央已連發數個文件扶持數字農業建設。專家表示,這是對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做出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對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領驅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1

     

      同時,農業農村部已在9個省份開展了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示范工程;深入推進數字農業建設試點,在全國開展了蘋果、大豆、棉花、茶葉、油料、橡膠6個品種的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試點;已批復建設數字農業試點縣13個;分三批認定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10個。中央財政也每年拿出2000-3000萬元的資金助力鄉村振興,打造最佳產銷對接平臺……

      未來,國家將會在數字農業或數字農業產業化上給予更多的政策及扶持。無論是對互聯網巨頭還是涉農企業來說,解決好技術、市場教育、人才等問題,一定可以在數字農業的大潮中獲得一席之地。

     

      合力形成

      根據華為的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而先進的農業技術及管理理念、精準農業的踐行無疑是解決中國農業痛點的最關鍵法寶。那就需要有一批走在行業發展前沿,在精準農業領域有豐富經驗的領導者來引領中國農業的變革。

     

    1

     

      目前包括富邦股份在內的大批企業將國際的頂尖數字技術和數字農業領域所積累的成功經驗引進到中國來,正用“差異化農化產品+數字農業”的雙驅新模式助力中國農業發展,引領中國農業躍入一個全新的發展軌道,進而普惠中國廣大農民。

      根據國際研究預測,全球智慧農業將快速發展,全球智慧農業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90.2億美元達到2025年接近700億美元的規模。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國內外的互聯網巨頭關注。除了國內的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已開始著手布局數字農業以外,軟銀、亞馬遜、谷歌等也對數字農業表現出巨大的興趣,都想在此領域分得一杯羹。

     

    1

     

      眼下,政府正通過推進政策,來為數字農業的推廣和落地培育粉絲,為數字農業縱深發展提供條件。而互聯網巨頭及涉農企業,要利用自身的品牌營銷優勢,著力于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例如:在基礎較好的領域和地區,加強與政府合作,在大宗農產品規模生產區域,普及基于環境感知、實時監測、自動控制的網絡化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等。

      同時政府正鼓勵引導成立農業服務人才培訓機構,對涉農從業人員及其他農業從業者開展培訓,向全國各大農場或生產區域輸出人才。

      一股合力正在形成,中國數字農業未來可期!

    性爱小视频